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 课题研究

“送教下乡”点评

“送教下乡”点评稿
王红平
 
一、点评肖晓阳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做个“快乐鸟”》。
    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整个课堂,师生创造了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营造了愉悦、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肖老师亲切、温柔、有机地引导下,快乐、自由(心灵自由)地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授——受”式师生单向活动过程,而是师生间、生生间、个体与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多向交流的学习实践过程。学生不再是在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下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参与到包括目标设定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既引导学生明理,又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教师不再以权威者自居,而成为学生活动的“伙伴”、学习的促进者,从而真正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体现了品生课的几大特点:综合性、开放性、生活化、活动性。
    ①“综合性”体现在课程目标的设置、达成上。
    这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懂得什么是快乐,学会化解生活听烦恼与不快,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人带来快乐”;“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师生活动,感受和体会身边的人和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学会如何排解烦问。”“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开朗乐观的性格”。目标与内容的设置了“知、情、意、行”的统一性、综合性。
    ②开放性。
    “开放性”体现在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上。
     教师没有把教材视为教学的全部,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地、有机地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
    教学时,教师没有让自己的预案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自信地设置了许多开放性的提问:你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快乐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分享吧!猜一猜,他遇到什么烦心事?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赶走烦恼呢?如果是你的好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笑起来吗?以及“师生情景表演”、“快乐是什么?”“师生共编儿歌”等活动。教师把舞台理性地留给了学生,学生演绎的是精彩,教师收获的是惊喜!
    ③生活性体现在所有的教学活动均围绕了儿童的现实生活,符合儿童情趣;注重联系儿童已有经验,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强调儿童体验参与、自主探究、建构。
二、点评陈彩华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
    今天,我校陈彩华老师为您呈上的是一堂非常平实的数学常态课。有这么几大鲜明的亮点:
    1、倡导了“开放式教学”的新理念。
    我校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这么一种模式:“创设情境(景)→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这种模式我们称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今天,陈老师为各位带来的正是这种模式。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它容许儿童异想天开,容许儿童辩解、争论,容许儿童犯错,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受到了尊重。这种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可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这种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教学机智,灵活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
     2、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
    3、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题。
    老师运用了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尽量使每一位学生在本课教学中能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儿童个性。
    4、倡导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创造性思维。
三、评谢俏老师执教的语文课《给予是快乐的》。
    1、导入自然、妥贴,拉近师生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为理解文本作好了铺垫。
    2、理解文本从文题入手,既破题又没疑: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积累——用“用通俗的语言、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3、整体感知设置了开放的问题,语文教学提倡初读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悟,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教师应强调“自由”、“放声读”、“齐读”不利于思考,师生对话时,教师机智略显不够。
    4、再读课文时,教师放手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因为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
    5、集体交流时,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抛出“哪儿最令你感动”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诱导学生谈出了自己的读书体会,相机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重点语段,通过师生对话,情感朗读、想象悟情,诱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拾级而上,步步深入,。朗读训练、思维训练、理解课文水乳交融。
其中,有一个动人的小细节:指名一生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后,谢老师让学生点评他的朗读时,一生说:“他读得太慢了,要快点读!”我当时听了想:这班学生真不会点评。可谢老师没有忽略他的回答,而是耐心地追问:“为什么要快点读呢?”因为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要弟弟明白自己的心愿……”体会得多好啊!其实,只要我们多点耐心,少些武断,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惊喜!”
当然,在师生对话中,也有一些良好的生成契机教师未把握好,导致某些教学环节的滞阻、繁琐。
    6、“心灵对话”的环节掀起本课教学的高潮,在美妙的音乐、图片的感染下,在老师极富诱导力的语言煽动下,在文本理解水到渠成的感召下,学生表现得十分灵动,想象说话训练成功,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7、“拓展环节”——“我吟我诵”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快速作文能力,学生通过个体探究,合作学习,写出了精彩的小诗,带给我们不少的惊喜!
    8、“作业自选厅” 是谢老师匠心独运,精心设计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能力自选;也体现了“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的观念。
   9、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谢老师的素质非常高,表现在:得体中肯、富激励性,富语文味的评价语;良好的教学机智;生动、精练的过渡语;漂亮的粉笔字;富于教学激情,以自己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才情……
    不足:1、情境教学的味道未出来;对文本的悟情不够,学生的情感未与作者产生共振。
                                                                          2007年10月
来源:湘乡市东方红学校 作者:王红平 2007-11-19 21:58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